[新闻短讯]青海湖的核心物种湟鱼和湖水面积持续扩大

日期: 2023-06-26 分类: 新闻动态

湟鱼是青海湖"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它的存在对于青海湖的水质和鸟类的迁徙繁衍至关重要。那么,湟鱼究竟是什么样的鱼呢?为什么会发生洄游现象呢?下面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湟鱼。

湟鱼因青海省境内湟水河而得名,其真正的名字是青海湖裸鲤,即没有鳞片的鲤鱼。据专家研究,青海湖曾与黄河水系相通,湟鱼的祖先是黄河鲤鱼,最初它们是有鳞片的。大约13万年前,由于地质运动的影响,青海湖变成了一个封闭的湖泊,并逐渐演变成了咸水湖。为了适应湖水日益咸涩的环境,滞留在青海湖流域的黄河鲤鱼的鳞片逐渐退化,以裸露的皮肤更好地排除体内的盐和碱。

由于青海湖水温低、盐碱度高,湟鱼在青海湖中占据了鱼类资源的95%以上,其他鱼类非常稀少,可供湟鱼食用的饵料生物也很少,这导致湟鱼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

湟鱼平时生活在青海湖的平均水深18米处,而青海湖中高盐碱含量抑制了湟鱼性腺的发育。每年的5月至8月,成熟的湟鱼需要游到汇入青海湖的布哈河、泉吉河、沙柳河等淡水河流中产卵,形成了青海湖的一大奇观——湟鱼洄游。

然而,上世纪50年代末期,青海湖中湟鱼的储量曾一度达到32万吨,但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等原因,到2002年,湟鱼的储量仅剩下不到2600吨。从1982年开始,青海省先后实施了6轮封湖育鱼措施,特别是从2001年1月开始至今,连续实施了3轮湟鱼禁捕令,以确保湟鱼充分休养生息。为了让野生湟鱼顺利产卵,青海湖周边地区拆除了一些阻碍湟鱼洄游的水坝,并将其改造成适宜湟鱼洄游的鱼道。当地还采取人工增殖和放流的方式,每年向青海湖注入大量鱼苗。根据2022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湟鱼的储量已达到11.41万吨,是保护初期的44倍。

此外,青海湖的水域面积持续扩大,近十年来达到了最大值。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维持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通过多年来的湿地保护、退化草地治理和陆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和治理措施,青海湖的水质不断改善,水生态系统不断优化。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多年来对青海湖水质进行监测。根据2012年至2022年期间的卫星遥感监测图像显示,青海湖水域面积近十年来发生了明显变化。截至2022年9月,青海湖水域面积达到4557.95平方公里,比2012年增加了187.26平方公里,平均水位上升超过3米,水域面积达到2012年以来的最大值